第一次在南方过年,人生地不熟,最关键的是,旁边的人说话我基本上听不懂,他们在争什么,吵什么,笑什么,又沉闷什么,我一概不知。
无法沟通,更加加剧了孤独感。虽然有个“翻译”,但是讨论的那些家长里短,坊间八卦可能也是真的难以翻译。
于是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的坐着,别人笑我就跟着笑,虽然不知道在笑什么,就算是礼貌而为之吧。
仅仅是离家一千公里而已啊,至少还有一个人可以信任,可以无顾忌的沟通,居然还有这么深深的孤独,无助,老外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呢?
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信任,没有一个人可以毫无顾忌的沟通,不知道周围的这些人在讨论什么,在笑什么,在指点什么,连饭都吃不习惯,甚至不能吃(如穆斯林),时间稍微长一点,他们会如何?
他们也是人,你会怎么样,他们就会怎么样!
所以,中国人做生意总会喜欢用“宾至如归”来形容自己的服务,是有道理的。
外贸中,其实同样可以如此。
当然,我们说把客户接待好,服务好,并不是拿订单的充分条件,但是,在我看来,却是必要条件!
之前写过大量的文章,关于客户接待的,整理成了“jac外贸工具书之接待篇”,给出链接,请直接点击进入!
除了这些之外,有一点还是要注意,客户参观完工厂,业务谈完之后,可能要共进一餐,单对单的接待一般不多,一般是团队接待客户,这个时候,同事之间的说笑就要一定或多或少的翻译给客户,一方面不会让客户觉得孤单;另一方面有些话题或许客户感兴趣,会参与进来。
只要客户在场,我们就要保证他不被冷落。无论是什么场合,只要超过三分钟不跟客户聊天,不让客户开口,就算是冷落了!
这点我是真的深有体会,有一次接待一个瑞士客户,看完工厂,请客户吃饭,当然要有司机,在车间折腾了一天,客户估计已经很累,在后座闭目养神,我跟司机聊天,聊到司机的女儿,十五岁,居然就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了,大吃一惊,语气词就出来了,“我靠,你没有把他赶出去?”
客户一下子醒过来,看着我,我赶忙翻译,客户听了哈哈大笑,说,这有什么啊,我女儿16岁就男朋友同居了,我正催着他们怀孕生孩子呢。
这才知道,原来客户已经有了一个16岁的女儿!
赶紧恭维,看不出来啊,你女儿16岁了,你看起来也就是40岁啊?
客户说,这是小女儿,我的儿子已经24了!
真的假的?难以置信啊,稍等,我让我们司机猜一下你多大?
客户兴致来了,拿出钱包,掏出100美金,猜吧,如果他猜中,或者只要接近,我就送100美金给他。
……
气氛非常好,沟通的也非常顺畅,客户后来也提出了很多原来没有提到的问题,也给了一些关于我们化工设备的建议,最重要的是,我们得知了客户的最大疑虑,并且顺利的解决掉。
这个单子最终签了,虽然合作时间不长(客户改行),私人关系一直维持的不错,他也会给介绍一些行业内的客户。
这种方法后来我一直沿用下来,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不太好直接问客户,因为你不知道客户是否介意,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同事之间互相聊天的方式,翻译给客户,看其反应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打开局面的方法,又能让客户融入到我们的探讨,不至于有强烈的孤独感,当客户感受到跟我们相处的同行给不了的自在时,很多问题就会简单很多!
继续继续,戏说戏说
赞!!!!!!
看级别……
哈,村长是在丈母娘家过年? 同感啊, 我14年也在我丈母娘家过年,虽然我们是同一个市的,但是她们家说话我听不懂,太孤单了,10几天时间都是在玩手机中度过
晕,不要乱说话
[/憨笑] 不是吗? 难道是好基友家里?
然也
好基友 好丽友
之前也犯过这种错误,跟客户聊几句就没词儿了,于是转向跟同车同事或司机聊天。
可以试探一下客户,对什么感兴趣
非常感谢,写的真的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