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任何平台!
例如,b2b里面的阿里巴巴,中国制造网,b2c里面的速卖通,亚马逊,社交营销里面的facebook,youtube,搜索引擎里的google,百度等等。
就如同人要在这个社会上混必须了解社会规则一个道理,你要想玩转平台,就必须研究清楚其规则。
首先是生存规则。
这是第一要义,要知道,平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秩序,一定会有一个红线,我们要知道这些红线在哪里,无论如何都不要踩,不然不死也会元气大伤,完全可以让你前一阶段的工作毁于一旦。
当然,如果一个平台代价不高,而且你又可以注册很多个账号,不妨去尝试一下擦边球,很多时候擦边球不至于引发恶果又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收成,例如亚马逊的主图,很多人就会不用亚马逊所明令规定的白色,使用有色底,让主图在搜索结果显得比较显眼,提高从浏览到点击的转化率!
不是完全没有风险,谨慎谨慎!
生存,对于绝大部分的平台用户来说都不是大问题,流量规则和转化规则才是重中之重。
流量规则,也就是你的流量来自于哪里,也就是流量入口和入口规则。
例如,google,google的入口我们大体可以数过来,例如google图片,视频(youtube),左侧自然排名,右侧点击付费(现在也移到了左侧),google plus,google blog,google学术等等,当我们找到这些入口,就要研究其规则了,google图片如何收录呢(图片的alt值),排名如何靠前呢(图片所在的网页的优化度),视频如何上传呢,左侧自然排名如何有好的表现(SEO),SEM要花钱……
所以,对应着以上入口,我们想获取到哪一个流量就要照着规则去做,当然自己做不了的就要找相关的服务商做。
其他的任何平台都同理!
所以,当研究明白平台的生存规则后,第一位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流量入口全部列出来,然后一个个的研究其规则。
流量是第一位,但是不是终极目的,流量转化为成交才是终极目标。
那么下一步就是研究其转化规则。
很大程度上,转化来自于我们的内页描述,不管是b2b还是b2c都是如此!
内页描述如何去写本博客已经写过很多次,其实就一个原则:
卖点全面,清晰,深入!
全面,也就是所有的卖点都必须交代清楚,当然不能太繁琐;
清晰,就是多使用数字,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卖点,最好是跟使用过程中的体会相结合;
深入,就要是图文并茂,如果有视频最好,相关证书,权威资料……
本着这样的思路和态度去研究平台,不可能做不好的。现在网上有种种的培训课程,例如alibaba的各种规则,亚马逊的操作技巧,实际上都是对平台规则和利用的讲解。刚刚入行的时候,为了迅速找到感觉可以听一下这类的培训,但是进入实战后,就不能再指望任何人,别人不会把最新的信息给你,那又如何保证在渠道上领先一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