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C外贸实战: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工作环境,趁早滚蛋

写东西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内获得一点点名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:可以认识很多人,各个层次的人。

跟他们聊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:

跟老板聊能学到很多用人经营管理之道,也会听到他们说自己的失误,这些都是花了大量的学费买来的经验,也正好可以反思自己做老大时犯下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低级错误;

跟业务聊可以知道他们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,身处业务一线的各种心态压力,虽然自己从来没有脱离一线,但是位置不同,他们的很多为难我可能已经无法直接感受到,我害怕变得麻木无知;

外贸经理是我一直关注的阶层, 因为经历过辉煌顶层又跌落的两次创业后,我已经明确定位自己在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规划,其实说白了就是企业的外贸话事人角色。

之所以关注,还因为外贸经理看起来实权在握,比普通业务看似位高权重,还是免不了受到各种牵绊,制约,甚至质疑;因为老板未必敢完全放权,实际上几乎没有几个老板敢任由中层去折腾,虽然自己什么都不懂,还是要插上几手。

人之常情。私营企业不是国有企业,钱是老板的,他当然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和安全性,互相体谅一下就好。但是,当你发现出现了以下情形又没有能力改变的话,你就该滚蛋了。

如果你是空降到某个团队中,而其中有几个老手,业绩说好不好,说坏不坏,当你想一展拳脚,做出各种调整时,却发现个个牛逼哄哄,阳奉阴违甚至直接搞对抗,然后你去跟老板谈,老板总是以什么条件不成熟啊,制度难以调整来搪塞你。

这个时候你就会纠结,老板找你来到底是干啥呢?

这个时候你再牛,也只能干着急了,明明你的体系,你的方法,已经在以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而且很多朋友正在用着你的东西,正干的风生水起,你却遇到了这种尴尬。

跟老板最后谈一次,能做就做,不能做趁早抽身,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。

企业之所以要招聘一个中层,就是因为原有的人员中没人可以胜任这个职位,那么意味着被招聘来的人的层次是高于原有人员的,尤其是一些很专业的工作,可能原有人员根本就没有任何基础,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新来的人是大学水平,而原有人员却是初中或者是小学水平。

但是很多小企业却有着大企业的病,为了一点点事情就一次次的开会,一次次的解释,就算是清清楚楚,非常明确的可执行性方案,也要不断地去应付原有人员的质疑,这些质疑只是因为他们不懂,可是因为基础太过于薄弱,要让他们真正明白,就什么都不用干了。

这叫做解释成本过高,就如同要推一个工具,已经讲得很清楚这个工具如何用最有效果,这帮人却非要弄清楚这款工具的运行原理,问的问题低级的让你发狂,撞墙。

还是那句话,跟老板谈一次:不要问那么多,我对结果负责,让他们做就好,难不成要把他们培养成大学生才执行?那就不用执行了!

有些公司制度已经固化,人的意识已经僵化,尤其是有一点成功经验的公司或者个人,最难被改变,因为你会发现他们总是沉浸在之前的成功里面,无论做什么都想要以前的老一套路子,明明有些领域自己未知,明明有些领域跟原来的领域千差万别,还是想照搬以前的经验。面对新的措施,新的方案,才干两天就开始抱怨,质疑,要改这个改那个,这种团队,根本谈不上什么执行力。

执行力,绝对不是只执行自己熟悉,让自己舒服,让自己爽的方案,也包括执行那些因为自己水平低看不懂,看不透,有点别扭,有点不爽的方案。

改革一定会伴随着阵痛,新的模式也一定会带来种种不适,不能接受克服,就回去走老路,请放那些胸怀大志的外贸经理一条生路。

0 0 投票数
文章评分
订阅评论
提醒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1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加速
1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