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标题这样写本来就是错的,这个群体压根就不喜欢“管理”这个词,但是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词汇,只能这样用了。
网上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90后尤其是95后:
此文一出,点赞者众啊。
我敢说,点赞的都是70后和80后,当然包括部分60后。
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,当时80后是怎么被60后和70后评价的,最经典的一个评价是:这是垮掉的一代,这是看不到希望的一代,中国危机来了,断层!
可事实呢?
大家都能看得到。
所有的误解都是因为不了解,难不成还要因为我们的不了解继续误解下去吗?
我们来看一下利贸咨询深度接触的19000多名业务人员(包括中层管理)的年龄组成:
70后群体有一定的比例,主要是因为我们服务过一些国有企业,央企,这部分不做解释。
还有一些20年以上的私企,大多是老板的老同事,老同学,老朋友,老板创业的时候拉上了他们,毕竟用熟人更放心,在当时,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选择,毕竟放弃的是铁饭碗。
这个群体稳定性极强,忠诚度高,为企业的起步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,也绝大部分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回报,但是毕竟年龄偏大,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,更多是维护一些老客户,作为公司的智囊团,偏二线的状态。
当然,企业遇到了新问题,老板们希望他们再奋斗一下,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事与愿违,碍于情面又实在不好处置,只能听之任之了,利贸咨询接了几十个项目都与此有关。
80后群体,基本上是中层管理,业务骨干,由于收入的压力,房贷,车贷,老人,孩子,绝大多数还保持着昂扬的斗志,但是,企业问题重重,又总感觉有心无力,斗志在慢慢的死掉,是最急切希望盼望企业改变的群体。
很明显90后已经成为主力,67.3%的比例,可谓庞大,而且这个比例一定会越来越大。
所以,了解这个群体,用好这个群体,就成为了企业的当务之急。
可是绝大多数企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。
总结归纳了一下他们最讨厌的企业问题:
需要说明一下,这未必是他们的原话,是根据他们的话做了归纳,分类,合并同类项。
这9种吐槽超过了80%,其他还包括,看不到前途,实现不了价值等等,还包括那句经典的评价:老板认为我是他的私人财产。
上面的所有吐槽都显示出90后跟80后,70后管理者管理思维激烈的正面冲突。
到底谁应该改变呢?
当然是管理者!
领英曾经发布了一份不同年代人的第一份工作的声明周期:
是不是大跌眼镜?
而且95后择业的首选前几位一定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意料:
其实,一眼便知,自由职业!
当然,只是他们认为的自由。
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不是很天真,很幼稚,至少说明了这个群体的特点,渴望自由。
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93.4%的人在吐槽老板加班思维太重了。
他们更喜欢互联网行业,是因为他们认为互联网行业管理更加灵活,而传统行业管理更加死板。
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接触的90后的择业诉求,得到如下结果:
很出乎意料的是,他们对于钱的诉求居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,当然,前提是,不能比市面的低,这是基本要求。
对于学习成长机会,他们非常看重,但是绝大部分外贸企业似乎没有成体系的培训,处于放羊式,这是他们入职的第一印象,当然会选择立刻离职。
再看一下他们对公司内部管理层面的诉求:
对于本职工作的加班他们的确是能够接受,这一点在我们公司的90后身上体现的很明显,完成本职工作比谁走的都积极,但是完不成,你不用说他们也会留下来,保质保量的完成。
在上面的统计中,再一次看到了培训,调查中发现,还有很多公司居然是采用不断的当面斥责,粗暴的指挥来要求90后改变,这个是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的。
流程合理,分工明确,也应该是外贸企业老板们应该看到的,小企业,为了控制成本,只能采用一岗多职,这个能够理解,但是在一岗多职之下,如何建立对他们的评价系统就很关键,最可怕的是,他们天天干着与业务不相关的各种事情,老板还在拼命的压迫,索要业绩。
当然,这个地方必须要说明一点,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基本的职业教育,可能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,这就要求企业在面试和入职时必须做必要的疏导,我们会告诉我们的业务,专业,职业,商业,有温度,就是你的价值,所以,与此相关的都是你们的本职。
岗位说明书必须要清晰,明确,不能含糊其词,应付了事,建议大家可以把利贸咨询的EPEW法则加入到岗位说明书中。
再进行详细拆解说明,这些原创模型,我们会在后续的白皮书中不断放出。
很显然,90后更难以驾驭,但是我们抛开固有的陈旧的管理思维,真正的了解他们的需求,让企业各种环节更加完善,匹配他们的需求,不也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吗?
不可否认,经营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,内部成本都能拖垮一个企业,这种情况下,更应该加快外贸业务人员成长,尽快创造效益。
良性循环,才是生存的根本。